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4年03月20日

  编者按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强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提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甲辰龙年元宵节,来自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的“万安灯会”传统民俗与上海虹口的非遗灯彩交相辉映。本报记者叶辰亮 摄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呈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生动景象。如何进一步回答好“传承和发展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报约请三位专家研讨交流。

  主持人:任思蕴 本报记者

  嘉 宾:顾红亮 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

  黄力之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教授

  曹祎遐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文汇报: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用贯通”,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做什么、怎么做。“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理解这一重要要求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顾红亮:“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观点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发展观。世界上的事物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中国传统文化总是处于历史的流变过程之中,属于“过程的集合体”。发展过程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需要经历新陈代谢,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脉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充满活力和魅力。中华文脉的赓续与发展需要处理好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体与用、传承与创新、民族性与时代性、地域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走批判和扬弃的道路,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道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事物发展观要义,体现守正创新的思想方法。

  黄力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首先在于其解决了“体用贯通”的问题,即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指示中所强调的:“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文化自信为“体”,开放包容与守正创新为“用”。

  为何文化自信是“体”?“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这是由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未曾中断”就是不间断延续。将此命题置于文化的理念、规章制度和器物三个层面来看,会发现,漫长文明史上,多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生活方式本身都发生巨变,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亦发生巨变,留下的是什么呢?是充满睿智的哲学思想、渗透人心的艺术、以日常经验为核心的风俗习惯等。这就是文化。

  1899年,大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为治病而买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发现了沉睡三千多年的甲骨文。殷商早已消失,满清王朝也走到尽头,而甲骨文却鲜活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诉说着殷人创造的文字如何绵延至今,也告诉人们,文明的连续性是中国人的自信所在。这也证明了马克思的著名论断: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曹祎遐: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其二,“体用贯通”反映的正是马克思主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以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为例,既要准确把握内在逻辑,更要善于发现实现路径,提升对高端要素资源的吸附能力、对新型要素资源的整合能力。

  其三,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这也体现了“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性。例如,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从来不是冰冷的,当它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就能焕发新的生机。以传统节庆“花朝节”为例,宋代就有于“花朝月夕”中赏花、讲道、作诗、吃茶等大众娱乐活动,这一习俗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也有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焕发时代风采。

  文汇报:今年春晚舞台《年锦》《咏春》等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广东街头舞狮小女孩与专业舞狮队的邂逅、古老“游神”民俗的火爆出圈……其中既有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血脉觉醒”的亲近,也处处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热情。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对于我们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旧”与“新”,带来哪些启示?

  黄力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弘扬和创新确实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现象。近者如春晚舞台的节目、春节期间各地民俗活动;稍早如2022年初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冬奥会开闭幕式,通过二十四节气、折柳寄情等文化符号,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之“用”: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的目的在于处理好文化发展的时间关系。任何文化一旦形成发生,便有了自己的时间关系,文化主体便要面对文化的昨天、今天、明天之关系。一种文化越悠久,就越有生命力,当历史证明我们的文明有突出的连续性时,也就证明了祛除自身文化血脉、搞全盘西化之荒谬。守正创新符合文化的时间关系规律之处在于,应先守正而后创新,“守”为继承,“正”为价值取向。若只强调守,则滑向无原则的文化保守主义。晚清保守派人士主张坚守一切传统文化,甚至缠足、八股文、贞节牌坊、廷杖夹棍等都要当成独有的宝贝,这只能导致中国的落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顾红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新”和“旧”具有相对意义。进入新时代,传统文化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新”“旧”交织,精彩纷呈,繁花似锦。春晚《年锦》《咏春》节目带给我们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传统文化“新”与“旧”的两个启示。

  第一,“新”与“旧”是相互转换的。在一个时代中被认为是“新”的文化现象,在另一个时代中也许被认为是“旧”的文化现象。在上一代人中被认为是“旧”的文化样式,在下一代人中也许被认为是“新”的样式。文化的“新”“旧”是动态演化的。时代的变化、环境条件的更改、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发展都会影响传统文化之“新”与“旧”的转化。传统的服饰经过创造性改造,有可能成为今天流行的时尚元素,化为“新”潮。

  第二,“新”与“旧”是相互成就的。“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新”与“旧”的融合,创造出亮眼的、出彩的作品,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新”与“旧”的相互成就有两种途径。一方面,通过“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借用传统文化的形式,呈现现代文化的内容和思想。另一方面,通过“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借助现代高科技的表现手段,全方位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丰富内涵。传统文化的“旧”中孕育“新”机和“新”的文化生命,现代文化的“新”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曹祎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千百年延续至今,乃至享誉海内外,传承密码就是其中的精神取向、情感认同、文化标识。今天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深度挖掘其价值并讲好中国故事。

  “新”的呈现方式很多,比如非遗文化中技术的革新、工艺的创新、模式的迭代以及表述方式的更新等,都有可能产生“现象级”的文创产品和全新消费场景。传统非遗要蓬勃发展,离不开完备精细的工业生产能力。文创产品的开发更离不开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当“非遗”变成“流行”,也便是“旧”向“新”转化,也就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表现形式和传播的角度,如何以更具国际化的形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结合影视剧、演艺、展览、品牌赛事等多种形式,让文化出海,让人民群众切实体验并共建共创共享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总之,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做好传播、阐释、再创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之需,也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汇报:龙年春节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后的首个新年。世界共享春节这一古老而年轻的中国传统佳节,是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如何理解赓续中华文脉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顾红亮:在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一倡议顺应了国际社会增进文明对话交流的现实需求,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宏伟气魄。世界人民共享春节、春节成为全球性的文化佳节这个文化现象充分印证全球文明倡议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我们从春节的文化现象中读出两个“有机结合”。

  第一,体现从中国看世界和从世界看中国的有机结合。中国人生长在中华民族的社会环境中,接受中国文化教育,形成东方式思维方式,习惯于带着中国文化的眼光看待世界。在中国眼光之外,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站在中国之外、世界之内看待中国。一方面,从中国眼光看世界,我们为春节得到世界人民的承认而欢呼,欢迎第78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另一方面,从世界眼光看中国,把春节文化纳入人类文化的进步潮流之中,以胸怀天下的情怀反观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推动不同文化、文明样态的交流互鉴。

  第二,体现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文化是世界多样性文明样式之一。我们在传承和享受春节文化的同时,也是在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春节是世界性的文化节日和公共性的文化符号,据报道,春节民俗文化活动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展演,其中蕴含着和平、发展等人类所共享的共同价值。我们在和家人一起欢度春节的同时,也是以一种中国文化的传播方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黄力之: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无疑增添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从媒体报道来看,世界主要城市都有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这既是中国文化伴随中国崛起走向世界的表现,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

  文化体、文明圈发生于一定规模的人群中。按照唯物史观,文化圈的空间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工业革命之后,各民族进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精神生活互相影响的时代。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认“世界文学”已经形成,客观上就是指不同文明之间进入互相吸收、互相影响的状态,一种通行于全球的文化模式得以形成。

  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巨变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互鉴。18世纪,中国文化一度对欧洲文化产生积极影响,即“中学西渐”。19世纪中后期以来,包容开放成为中国事实上的文化空间关系大趋势,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高潮。没有对欧洲文化的开放包容,科学民主思想就进不来,马克思主义也进不来,《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版出版于上海,这是上海开放包容的体现。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就是包容开放,是文化自信之“体”的“用”的维度。

  海纳百川的胸襟也是正在崛起的中国之文化气派。鲁迅说得好:“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被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今天之中国比起汉唐来,魄力雄大不知多少倍,人民更具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上海的城市品格是开放、创新、包容,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城市的形成本身就是文化上海纳百川的结果。在新时代,上海有自信将海纳百川的胸襟落实到新的文化实践上,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曹祎遐:文明互鉴、文化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这一理念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蕴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从历时态看,文化构建体现为本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接轨与融合;从共时态看,文化构建体现为本国文化在面临外来文化冲击时的应对和发展,在多元文化交互并存中,以文明互鉴替代文明冲突,指明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我们理解赓续中华文脉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现实逻辑。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也蕴藏着无限的产业机会和合作空间。今年上海借助法国艺术节的契机,成功推动豫园灯会首次远赴法国“点亮”,东西辉映传递文化之美。这也是全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认可,是东方文化之美绽放全球的最好诠释。

  文汇报:随电视剧《繁花》热播和电影《酱园弄》开拍,黄河路、乍浦路等上海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街区持续引发关注。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强调“要注重传承城市文脉,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上海如何推出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国风”作品,探索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为赓续中华文脉提供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上海样本?

  曹祎遐:一是提升“站位”,顶层设计不可或缺。重新梳理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构建“连点成面、串珠成链”的开发格局。各地区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尽可能选择“打包”的方式,这样不仅能更为完整地呈现城市文脉,也是对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整体布局和规划。

  二是精准“定位”,资源整合至关重要。无论是城市文脉传承,还是新型文化业态集群,要形成“事业和产业两条腿走路”的优势叠加运营体系,形成事业带动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良性循环。这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制度机制配套,以促成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深度联动的机会。除文旅路线的串联、资源整合,还可加强传统节庆、各类景点的串联、国际性节展品牌矩阵的构建,不仅体现专业周到的服务意识,还体现提供高品质城市文化遗产深度游产品的能力。

  三是优化“品味”,细节挖掘决定成败。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对其内在价值的挖掘和创新须有“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繁花》剧组为每一个场景、甚至每道菜都做足资料收集工作。剧中对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元素的调用、埋梗的手法等,都能供大家玩味半天。凡此种种带来的启发是,用心的创作和发掘终究会迸发出非一般的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新之源。文化创意赋能既是产业实现异质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能够让人民群众切实享有获得感。上海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既要“事业+产业”双翼齐飞,又要“制造+数字”虚实结合,在商文旅体深度融合中寻找机遇,鼓励市场多元化主体共建共创共享,助力上海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顾红亮:上海作为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在赓续中华文脉和传承城市文脉上拥有独特的国际化的优势。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上海不仅拥有庞大的全球化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而且拥有多样性的国际化的文化设施、机构、平台和机制。在全球化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运营方式的架构下,创制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国文化产品,让传统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以一种健康的、生态的方式得到保护开发。以国际化的方式展现上海城市文化的魅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是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内在要求,是上海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内在要求。


观点


  顾红亮中华文脉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充满活力和魅力。中华文脉的赓续与发展需要处理好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体与用、传承与创新、民族性与时代性、地域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走批判和扬弃的道路,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道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事物发展观要义,体现守正创新的思想方法。

  黄力之:海纳百川的胸襟也是正在崛起的中国之文化气派。鲁迅说得好:“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被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今天之中国比起汉唐来,魄力雄大不知多少倍,人民更具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曹祎遐:文明互鉴、文化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这一理念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蕴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从历时态看,文化构建体现为本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接轨与融合;从共时态看,文化构建体现为本国文化在面临外来文化冲击时的应对和发展,在多元文化交互并存中,以文明互鉴替代文明冲突,指明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阅读原文


记者任思蕴

来源丨文汇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