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刘元树:给徐中玉先生当助教

2024年09月09日

徐中玉(1915—2019)


走近徐中玉先生


  1954年春,我还在四川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徐中玉先生的大名了。

  那是我学生时代的最后半年,课程少,闲时多,我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常到图书馆去吸取营养,充实自己。一天,我在新书架上发现一本厚厚的《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署名“余中玉”著。我一愣,余中玉不就是我们学校的辅导员吗?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徐中玉著,我看掉了双人旁。这样一来,徐先生的姓名让我记牢了。

  毕业分配临近,校方发下一张分配志愿调查表,分配地点有三栏,可填三处,我全都填成了上海。我从小生活在四川盆地,早想有朝一日东出夔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坐落在春水江南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特别令我神往。幸运的是,我的这一愿望真的实现了,学校把我分配到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去当教师。

  抵达华东师大的时候,是一个夏去秋来的夜晚,皎洁的月光和辉煌的灯光相辉映,门柱上的校名看得很清楚。因为要等待系里分配具体工作,第二天,我就先去逛逛最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外滩。走进第一百货大楼的大门,想看看东方大都市的百货大楼跟我们成渝两地的有什么不同。我往楼梯上走,一位女士往下走,第一眼看到的是红中带亮的嘴唇和金黄色的牙齿,接着看到的是鸟巢一样的头发和披金戴银的服饰,只在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中见过的场景,把初来乍到的我着实吓了一跳,记忆也就特别鲜明。

1950年代的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群贤堂(文史楼)

  没几天,系秘书通知新来的教师某天某时到中文系会议室听系主任许杰先生安排工作。

  学文学的人总是崇敬作家。许杰先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成名的老作家,时任华东作家协会副主席,有着象征智慧的满头银发和出口就充满感情的语言风格。在川大的课堂上,我们的系主任林如稷先生(新文学早期社团“浅草社”发起人)讲鲁迅小说时,多次提到许杰先生的名字,今天终于目睹他的风采了。

  许杰先生坐在会议桌前的靠背椅上,用谁都能听得明白的江浙普通话简要地介绍学校的情况,接着就谈我们的工作问题。大意是,学校成立不久,一切只是初具规模,中文系设六个教研室,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写作和教学法,你们四位分在不同的四个教研室。首先讲到的是来自云南大学的马兴荣学长,其次便是我了:“文艺理论人数太少,和现代文学合并成一个教研室,室主任是徐中玉先生,刘元树先生就在这个教研室,做徐先生的助教。助教进修需要有人指导,徐先生也是刘先生的指导老师,具体工作、学习,你们商量着办。”

  我的姓名第一次和“先生”联在一起,而且出自一个老前辈之口,弄得我浑身都不自在。听到在川大图书馆“见”过的徐先生竟然在华东师大,而且成了我的指导老师,我又感觉说不出的兴奋。

  下午,我迫不及待地去敲徐中玉先生家的门。他家住在校内一幢半新半旧的住宅楼里,后来知道是原大夏大学留下来的宿舍。先生开门后我自报姓名,他显然已经知道这件事了。落座后,我首先向他报告在川大图书馆见到他的大著时的情景,他满脸堆着笑容,只是没有笑出声来,说:“我那本书这么快就到你们那儿了吗?”我说“是的”,他显得更加高兴。我才明白知识分子最大的愉快是自己的书有读者、受关注。

  徐先生说:“助教既是工作也是学习。工作就是帮助主讲教师让学生把所讲的问题弄明白。本科班由你和张德林(后来成为以小说研究见长的名学者)同志负责辅导。张德林比你早来一年,不清楚的地方你可以问问他。学习就是通过听课和自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几年内能够独立开设一两门本科课程。我现在教的是文艺理论,一门是本科生的《文学概论》,另一门是现代文学研究班的《文艺理论专题》;《文学概论》一定要听,《文艺理论专题》最好也听听。学习理论至少要与一门文学史结合,否则理论就很枯燥,也不容易深入。许杰先生在研究班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你能够去听当然好,要么就选择古代文学或外国文学中的一段也行。”

  徐先生言语不多,但句句实在,他一停顿下来,我就告辞了。

  走出徐先生的家,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适意。绕道沿丽娃河边漫步走回宿舍,天是特别蓝的天,水是特别清的水。西下的夕阳透过花树间的空隙,将阳光洒落在横七竖八的游船上,好像一幅绝妙的油画。

  

“教材,我还要修改”


  徐先生连年讲授“文学概论”课,我连听了三年,一堂也不缺。不仅这门课可能会是我今后的终身职业,而且我知道不理解先生所讲的内容,就没法辅导好同学。再说,助教是沟通学生和教师的桥梁,随班听课才能多接触同学,听取他们对老师讲课的意见。

  当时,全国院系大调整刚结束不久,高校开始重视学科建设,中文系都在苏联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的影响下开设“文学概论”,纷纷编写教材出版。三年间我购得了四种,边买边读,感觉各有优点,大框架却基本一样,显然取法于季氏的著作。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和这些公开出版的教材相比,先生的“文学概论”亮点更加突出,该讲的都讲到了,无陈言、无空话,有相当的深度与广度;每次所讲内容基本相同,结构相对稳定,可见讲义基本固定,没有什么大的增删的变化了。我想,先生这么成熟的讲义,何不出本教材呢?

  有一天我这样问先生,他说:“教材,我还要修改。”和一般著作不同,教材带有相当的规范性和指导性,使用对象是知识不足、判断能力不强的青年人。“文学概论”在中文系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学习中外古今文学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先生的认真态度值得称赞。

  事实上,他已经在作进一步的修改了。当年系里办了一份杂志《语文教学》,他的修改稿大都发表在上面,也有刊登在其他刊物上的。记得上海《文艺月报》就登过一篇《谈细节描写》,比他课上讲的内容更充实,语言表达更精彩。我心里嘀咕,如果书中有半数以上达到这样的水平,就是同类教材中的佼佼者了。

徐中玉先生(右二)等在坡仙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