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经验对于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加强大湾区与长三角的联动发展,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
主旋律
第一,创新发展理念为大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一是制度创新。大湾区涉及三个关税区,有不同的运行规则。制度创新为大湾区内部三个关税区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提供了保障,使生产要素流通更为便捷。
二是产业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为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基础,令优质企业更为集聚。
三是治理创新,为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保障,现代化治理体系亦得以进一步完善。
第二,开放、协同发展理念促进大湾区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在改革开放前期,珠三角的发展以接受香港的经济辐射为主。随着珠三角经济实力上升,珠三角和港澳经济发展出现了双向融合趋势,大湾区成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在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过程中,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大湾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集群之一。
通过发挥港澳的开放示范作用,结合粤港澳三地的司法交流与协作,优化了大湾区营商环境中的司法服务和保障;通过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推进了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升了跨境贸易投融资的便利化。
第三,绿色发展理念为大湾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粤港澳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联合行动不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区域生态文明迈入绿色低碳发展新的阶段。
第四,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大湾区和广东省内其他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广东省内区域发展差异大,为此推出了一系列加强省内区域合作举措。珠三角地区最发达的六个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作为产业转出地、粤东西北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相互结对,建设产业转移园区。
2023年,广东宣布重点支持建设五大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分别位于汕头、湛江、茂名、清远、江门。由深圳主导建设管理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在跨市区域合作实践中突破了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其管理体制创新对于长三角推进区域一体化具有示范意义。
总体上看,大湾区依托粤港澳深度融合,在制度创新、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要以广州、深圳和香港、澳门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的空间。
大湾区还可发挥好面向东南亚、印度洋的地缘优势,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两个扇面的枢纽。对内而言,要加强两个空间层次的区域合作:一是加强大湾区与广东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带动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起飞;二是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新态势
长三角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是对外开放的两颗明珠,两地间存在长期的、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
例如,上海和深圳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上具有很强的合作关系,深圳在高端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强,上海在集成电路制造上有优势;上海和广州、深圳之间的航空客流量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航空客流量,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两地在金融、贸易、会展、航运等方面,也已形成互补的态势。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同样具有卓越的地理位置。它位于长江入海口、西太平洋的沿岸,是环太平洋经济带中的重要一极。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上海率先建设自贸试验区、举办进口博览会,表明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引入。
新形势下,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经验,加快建设上海“五个中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需要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连接的管道。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国际商务合作区可对标深圳前海、河套深港合作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统筹开放和安全,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尽快形成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在此汇聚和流通的功能,并向长三角辐射。
二是提升面向全球的科创能力。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香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苏州”分别位居全球科技集群的第二、第四和第五位。其中,大湾区拥有粤港合作、民营科技企业发达、体制灵活等方面的优势,北京、上海拥有一批大科学基础设施、科技金融较为发达。下一步,有必要加强三大城市群创新系统之间的合作,合作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使产业链创新链联系更为紧密。
三是创新制度推进一体化发展。学习广东促进区域合作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长三角结对合作帮扶制度,如建立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平台等,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常态化。
作者丨宁越敏 钟韵(作者分别为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教授、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钱梦童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