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方笑一:让古诗词回到大众生活中

2023年11月01日

  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遗存。提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能够真正活起来,让今天的中国人真正热爱它。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参与过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东方卫视《诗书中华》等诗词电视节目制作,也关注《长安三万里》这样与诗词相关的动画电影,对于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的活化有一些思考。

  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值得我们吸收和重视的主要有四个方面: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独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丰富的抒情方式和审美能力,独特的人格养成方式。

  其一,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比方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到别人头上。

  其二,独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特点,如重视直觉、体悟。独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行为方式。

  其三,丰富的抒情方式和审美能力。这在以诗词为主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每次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都觉得诗人真是了不起。翻天覆地的时世变化,个人命运的种种坎坷,故人重逢的百感交集,全都凝聚在“落花时节”四个字里了。

  其四,独特的人格养成方式。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道德的养成、家庭的和睦、国家的治理和天下的统治联系在一起,由个人而达于天下。


常常将情感抒发与物候变化、山水风景结合在一起


  诗和词,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文体。它们属于韵文,是押韵的,和不押韵的散文不一样,且诗词篇幅总体上都比较短小。

  广义上,词也是诗的一种。但大多数诗的句式是比较齐整的,如五言诗、七言诗,而大多数词的句式不齐整,有长有短,所以词又叫“长短句”。

  从内容上说,古人有个说法叫“诗庄词媚”:诗比较庄重严肃,常表现宏大的情感;词总体上比较细腻,很多是表现男女爱情。从艺术境界上讲,王国维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相较于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内容,诗词有不同的特点:一是诗词里有丰富的情感表达;二是诗词有精致的语言形式,如格律;三是诗词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虽然篇幅短小,但背后常隐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内涵;四是诗词包含了多样的生活情趣,展现了文人的日常生活。

  在古代,作诗填词是文人的基本功,是融入他们日常生活的,是一项基本的文化技能。把古诗词活化,就是要把古诗词从古书里请回到大众的生活中来,让那些既不是诗词爱好者,也不是创作者、研究者的人,也来关心诗词,甚至喜欢上诗词。

  当然,现代汉语也很美。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很美,很有意境。但他写着写着,就开始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和南朝民歌《西洲曲》。更不必说,“田田”这样的形容词本身就出自古诗。

  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还能对其中表达的情感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虽然今天的生活环境、历史处境与古人有很大不同,但在职场上、在家庭中、在朋友圈里,当经历人生的各种境况时,我们总是需要一种情感共鸣的。它既是一种宣泄,又是一种同情,也是一种抚慰。

  让人产生共鸣的文艺形式有很多,如一首歌、一部电影,但古诗词表现情感非常细腻,常常会将情感抒发与大自然的物候变化、山水风景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就像《文心雕龙》所讲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路太难走,但长风破浪、云帆沧海,一下子就能让人在精神上从困境里跳脱出来,获得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诗词是一剂良药。


让面临选择的人心情会开朗一些、心态会从容一些


  从更深层次来说,当代人可以用“诗意”来滋养我们的生命。这既不是纯粹内容上的,也不单是形式上的,而是一个整体。中外文学理论对“诗意”有很多解释,这里仅举几首常见的古诗词来分析: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很有名,描写登楼时所见的景物,一共有四个:白日、山、黄河、海。鹳雀楼在今天的山西,诗人无论如何是望不到海的,实际上他看到的是白日、山和黄河,海是想象中的景物。作者写这四个景物,一共用了10个字,而且是对仗的手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是一个高度凝练的诗的形式,景物有实有虚,境界非常开阔,有一种人们常说的盛唐气象。

  再看底下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登楼者的角度来说,他只是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客观事实。但读诗句的时候,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如果要望得远,就需要站得更高。我相信,不少读者会对这两句诗产生共鸣。而且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共鸣会不一样。浑然天成的景物描写、真切的登楼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哲理感悟,其实是三位一体的。这首诗的“诗意”足以开阔人的心胸,提升人生境界。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其一)都是七言绝句,作者都是盛唐诗人,但情和景的关系在这两首诗里是不同的。

  《送元二使安西》开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读起来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特别是“新”字,使人心情非常舒朗、愉悦。但接下来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情绪一下子就转了。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像我这样的老朋友了,这是很惆怅、无奈的,甚至有点悲凉。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总体上是由喜转悲。

  《别董大》开头描写的景色“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很苍凉、悲壮的。第三句、第四句就写到送别了,是对董大说的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名声已经够大,远方肯定还有认识你的人,有你心意投合的知己。他们听到过你的名字,会欣赏你的才华,愿意和你交朋友,新的感情、新的友谊又会建立起来,所以没什么好惆怅的。这首诗的情绪呈现由悲转喜的变化。

  都是盛唐诗,都是写离别,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但景和情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读第二首诗的时候,更有一种亮色隐含在人与人的聚散离合之间。所有的东西都点到为止,复杂的感情交织成看似简单的诗句,“诗意”自然就凝聚起来。

  再举一首宋词的例子,苏轼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也叫作《沁园春·孤馆灯青》)。苏轼去密州的路上,在马上写了一首词寄给弟弟苏辙,上阕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这个情绪是比较低沉的、无奈的。词的下阕来了这么几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我有没有机会出头,是由时运决定的,是由时代决定的,或者说是由机遇决定的。但我自己出不出来做官,我选择怎么样的生活方式,可以由我自己来决定,不妨看得开一点。

  有时候,人要学会做一个旁观者,看清楚面对的是什么,再清醒地作出选择。要保持一种人生的主动性,不要以为命运是由别人掌握的。这话是苏轼对弟弟说的,实际上也是对我们说的。读了这首词,相信很多面临选择而举棋不定的人心情会开朗一些、心态会从容一些。这就是“诗意”的力量。这也是古诗词活化的一个基础。


只要那些诗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就在


  那么,怎样活化古诗词呢?我想结合央视《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制作情况和今年暑期档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来说说。

  古诗词活化的第一个途径,就是把古诗词的文本视觉化。诗词是文学文本,但我们今天进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尽量把诗词视觉化,会让受众更容易感兴趣。

  举例来说,《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片头,把诗词的意境用画面来呈现。在这个短视频中,各个场景背后都有一个“圆”作为核心的形象。同时,青山绿水融合飞奔的高铁、转动的风力发电机、横贯的拉索桥等当代元素,更贴近生活。

  在命题时,也注重把古诗词视觉化。比如,围绕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绘画《福贵岁朝图》,基于图中大年初一儿童折梅花、拉冰床等活动来出题。我们采用的办法是让小朋友打扮得跟画里的儿童一样,参照图画在现场布景,让小朋友来演绎《福贵岁朝图》中的各种游戏和活动场景。这就把《福贵岁朝图》的题目整个活化了。

  在节目中,数字人苏轼也正式亮相。“他”与身边由演员扮演的黄庭坚很自然地对话,诗词的题目就在后面出现。数字人苏轼的形象按照古画上苏轼的样貌来复现,拉远景时很难分辨是真人还是数字人。这也是利用现代技术把古诗词视觉化的一种尝试。

  古诗词活化的第二个途径,是建立古诗词与当下生活的关联。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中,我们还原了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出土的彩色泥人俑制作食物的场景。四位演员展现了从舂粮到擀面、烙饼的全过程,器具也做到位了,然后围绕诗词中的“汤饼”“胡饼”“炊饼”出题,充满生活气息。

  古诗词活化的第三个途径,是将古诗词和诗人历史情境化。古代之人俱往矣,但我们在呈现的时候,是把诗人当作一个生活在历史场景中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文学史上的对象来看待。

  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是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很多人看到李白吟出“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幕,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看到片中老年高适对身边童儿说“只要那些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会在”,也特别感动。

  高适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黄鹤楼的话,恰恰说明了一种精神文化的力量,超越于具体的物质存在。这正是唐诗的力量、传统文化的力量。只要那些诗还在,对盛唐的想象就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就在。

  《长安三万里》对古诗词的活化是成功的,较好地在历史情境中展现了诗词、诗人的命运:一是抓住当代人感兴趣的诗人、城市和历史时段;二是将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还原、呈现为当代人可理解的关系,其间当然包含了适度的虚构;三是寻求诗人心理状态与当代人心理状态的契合点;四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传承的意义,提升受众的文化认同。

  古诗词的活化,说到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一种尝试。只有古诗词这样的文化遗存活起来了,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融入我们今天的生活。

  

阅读原文



作者方笑一(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文系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钱梦童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