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秦大河:“胡焕庸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2022年12月28日

  胡焕庸是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他以提出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而为世人所熟知和铭记。2009年,中国地理学会发起“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胡焕庸线”名列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发现之一,其影响已经超出了人文地理甚至地理学的范围,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国情分界线。“胡焕庸线”的提出奠定了中国人口地理研究的基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发掘、继承与创新胡焕庸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935年,胡焕庸在《地理学报》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首次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当时,官方统计中国总人口约4.59亿,胡焕庸以1个点表示2万人,将2万多个代表人口规模的点逐一亲手标在地图上,再计算等值连线,创制出第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图,进而提出了一条可以标识中国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分界线。该线是中国地理学家第一次通过手动运用“大数据”作出的重大发现,被称为“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即“瑷珲—腾冲线”,因地名变迁也被称为“黑河—腾冲线”。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南至云南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直线,将中国人文自然地理版图一分为二。根据胡焕庸当时的计算,线以东的中国东半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6%,而人口却占全国的96%;线以西的中国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全国的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台湾重归中国版图及外蒙古(今蒙古国)独立,“胡焕庸线”东侧陆地面积占我国面积的比重升至43.18%,西侧相应降至56.82%。尽管国土面积发生较大变化,但两侧人口分布相对稳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侧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93.68%,西侧人口占比为6.32%,与新中国成立后历次统计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胡焕庸线”是一条中国人口分布的稳定界线。

??“胡焕庸线”也是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生态分界线。在地形结构上,线以东大部分地区属于我国地势相对平坦的第三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东南部分,以丘陵和平原为主。线以西为地势较高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西北部分,多高山、高原。在气候上,线以东绝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少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线以西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胡焕庸线”与我国400mm年平均等降水量线较为贴近,线以东降水充沛,线以西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正是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它也是一条重要的农业地理分界线,基本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上,东南部以耕作业为主,西北部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从近现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差异悬殊。东侧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侧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最主要的7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全部位于该线东侧,全国经济排名前50的城市没有一个位于该线西侧,因而“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

??自诞生至今87年来,尽管历经疆域变迁和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历史性变革,发生过建设兵团垦荒戍边、支援大西北、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等人口规模性自东向西的迁移事件,但是这条综合分界线依然十分稳定。其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不仅未被打破,而且早已超越人口地理的范畴,被广泛应用于人地关系所能触及的诸多领域,至今仍在经济、安全、国土优化等国情研究和战略制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焕庸线”所呈现的人口分布规律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和气候被视为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我国西北半壁多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原或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东南半壁除云贵高原等地外,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降雨丰富。地形和气候的差异直接影响人类生活环境和生产能力,进而制约人类活动与文明的空间拓展。有学者认为,“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特点并非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是在13世纪左右发生气候突变的影响下,随着气温降低和降水减少而形成的。气候突变导致两侧的农业生产潜力发生变化,使得东西部表现出显著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差异。除了地形、气候的影响,社会历史条件在客观上也对中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但总的来看,气候、降水等自然因素仍然是“胡焕庸线”形成的基础因素。

??“胡焕庸线”不仅是一条人口地理分界线,也是中国地理环境空间分异的直观写照。中国自然、经济和人口等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从古至今的铁律,也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当代中国国情的突出现象,“胡焕庸线”则深刻反映了这种不均衡的基本国情,成为准确认识中国东西差异和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把钥匙。由于其两侧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特别是西侧大部分地区人烟稀少和东侧人口过于密集的强烈落差,使得突破“胡焕庸线”的相关议题长期受到关注。

??围绕“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社会各界展开了争鸣。学术界大多认为“胡焕庸线”将长期存在,这是因为“胡焕庸线”首先是地理环境塑造的产物。“胡焕庸线”西北半壁几乎囊括了整个干旱及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降水极为稀缺,环境相对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这种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奠定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胡焕庸线”的稳定性。换言之,如果没有重大的气候变化改善西北半壁降水等资源禀赋基础,“胡焕庸线”恐难突破。即使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地形、地貌的束缚也仍将长期存在。此外,中国的交通、产业、基建等社会布局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变动,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迁移仍将维持一贯的态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进一步强化“胡焕庸线”的稳定性。因此,仅从人口迁移角度突破“胡焕庸线”并非可行之举。

??尽管“胡焕庸线”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或将长期存在,但其背后所凸显的中国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却是当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突破“胡焕庸线”并非要以“人定胜天”的决心肆意改造自然或盲目迁移人口,而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举措,缩小东西部相对差异,使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最终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东部与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从2012年的1.87下降至2021年的1.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3年的1.7下降至2021年的1.63,东西相对差异持续缩小,西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但不可否认,东西部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我国经济正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破解“胡焕庸线”所凸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不仅是改善民生环境、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中国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容应对外部压力的战略支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020年5月,中央印发《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可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破解“胡焕庸线”难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实现东西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追求东西部地区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平均发展。加快西部地区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推动西部地区形成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路径上可以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西部地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借助外部支持共谋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西部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引领,科技创新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机制的关键。进一步缩小东西差距、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胡焕庸线”难题,需要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重点是结合西部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区位优势及发展需求,采取因地制宜的创新发展路径。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西部地区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西部环境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大自然的选择。只有遵循西部的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为此,在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中,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经济—文化协同建设、人—地协调平衡的绿色发展格局,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是通过扩大开放加快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地区是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前沿,在内陆开放上具有良好、独特的基础条件。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显著提升西部资源配置能力,增强西部产业集聚能力和劳动力吸引力。实施措施上,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际运输和国际交流便利化。其次要构建多层次的开放平台,加快制度创新,提高西部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最后要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支撑对外开放和区际互动合作。

??四是借助东西部协作共谋高质量发展。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促进东西部协作的重点是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等。同时要加快特殊类型地区与东部的衔接,特别是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和资源型地区等,通过“一对一”等形式的结对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阅读原文


作者丨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丨光明日报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