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作出了专门部署,要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乡村振兴作出新部署。本报邀请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就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探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文军(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问题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请问,乡镇、村班子应该具备哪些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如何培训提升这些能力?
文军: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头雁”、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有准确判断能力。熟练掌握乡村振兴领域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并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未来规划。
第二,要具备综合业务能力。掌握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方法、流程,熟悉党务工作以及现代化办公手段,及时有效动员群众参与乡村事务。
第三,要有一定的个人领导魅力。化解矛盾是基层干部智慧和魄力的突出体现。农村是熟人社会,很多时候要靠领导者的威信、个人魅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开展工作。
第四,要具备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把农村的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领域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农村的法治化水平。
第五,要具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面对不确定性危机状态,能够根据事件情况作出科学研判,更重要的是把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
其中,乡镇、村班子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当前的短板。要强化应急技能培训,开展应急模拟演练。采取挂职锻炼、访学进修、轮岗交流等方式,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一线学习经验,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实际能力和水平。
问题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请问,应当如何完善这些治理方式,使其更加务实管用并得以推广?
文军:一是量体裁衣,确保“好操作”。通过集体商讨、制定初稿、多轮修改、反馈意见等步骤制订初步方案,确保积分指标、清单项目等具体内容能落到实处。
二是多点发力,整合多方力量。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力量,定期召开基层社会治理座谈会,共同就探索实施好基层社会治理积分制、清单制、接诉即办等如何落地展开讨论交流。
三是奖惩分明,落实治理责任。强化清单制管理体系,同时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定期就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治理方式进行考核。
四是组织动员,加强宣传教育。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座谈会、培训等,对治理理念、操作细则进行说明。同时,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强宣传引导。
五是嵌入乡土文化,助推其更好落地。将农村中的语言习俗、具体需求等要素纳入积分制、清单制的相关规定中考量,使新技术更加符合乡土认知,与乡土社会实现更好的衔接。
问题三:请问,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振兴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引导群众注重家教家风建设?
文军:和谐的家庭关系、严正的家教、优良的家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家庭是推动乡村文明发展的基本单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唯有每个家庭搞好文明建设,乡村才能够形成向上向善的文明氛围。
第二,家教是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力量。家庭教育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只有提升乡村地区的家庭教育质量,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第三,家风是延续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力。家风与乡村文化密切相连。家风好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村风正,村风正则文化强。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最真挚、最朴素的文化形态,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驱动力。
引导群众注重家教家风,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就家庭层面而言,引导农村家庭在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的基础上,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主动投入乡村振兴。
第二,就家教层面而言,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引导广大家庭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第三,就家风层面而言,尝试采用积分管理制等制度化途径为家风的培育提供保障,让村民在比较、认可、学习中激发家风内生动力。此外,还可以运用新媒体,扩大家风文化的传播范围。
问题四:村规民约来源于乡村居民在共同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成为乡村居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何有效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
文军:村规民约根植于乡土文化,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需求基础上产生,承载着广泛的村民意志,具有特定的约束作用。
村庄和谐稳定是乡村治理有效性的重要体现,而制定村规民约,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秩序规范,能够有效促进纠纷解决,维护村庄和谐稳定。村规民约还能够引领道德风尚,营造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科学提炼村规民约内容。村规民约的制定既要符合法律规定,体现程序正当性,又需要立足乡村实际,让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决策,获得广泛的理解和认同。
第二,强化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度。通过组织推动、党员带头等方式,不断深化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村规民约的执行力。
第三,完善村规民约监督机制。加强村民培训教育,提高遵规守约的思想认识,通过监督奖惩,调动其主动性,形成互相监督、共同促进的浓厚氛围。
记者丨赵晓明
来源丨中国社会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