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途中,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强调“上海是人民的上海,人民的上海要完整保全好”,要求“组织力量加强对文物、图书馆的保护,因为上海也是书海”。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上海的文化建设,特别注重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社会各界的齐力推动下,作为新生事物的“里弄图书馆”得以成长发展。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个“劳动人民自己的图书馆”。
上海市长宁区春光坊里弄图书馆是1958年群众自己动手创办的。1960年搬迁至一处较大的房子,成为街道里一所正式的图书馆
人人手持书一册政治思想都提高
里弄图书馆初创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建设初期面临经费、地址、人力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1951年初,新华书店委托里弄居委会给各家各户发放新婚姻法连环画,并倡议设立里弄图书馆为新华书店推广图书业务、推动市民学习提供便利。
上海市文化局对普陀区图书馆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华书店在普陀区成立了9个里弄图书馆,“第一批书籍是里弄居民捐款购买的”。1952年,市文化局进一步明确里弄图书馆的建设流程。
普陀区梅芳里图书馆创办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爷爷特地到馆,赠予该馆一盆松柏盆景。这一盆景寓有“松柏常青”之意,传递了希望里弄图书馆能够扎根基层、长期发展的心声。
伴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上海的里弄图书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统计显示,1958年至1961年,全市各个街道的里弄图书馆超过了300家。据不完全统计,藏书122万册,管理员558人,每天接待读者4万余人。
里弄图书馆积极贯彻文化工作为政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在公立图书馆事业尚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的情况下,对于丰富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辅助作用。家住文庙路的毛蕴文热情称赞:“人人手持书一册,政治思想都提高。”
梅芳里是一条大里弄,从长寿路口进去,沿街有一所房子,玻璃门上引人注目地嵌着一本一本的新书。“《怎样争取做一个共产党员》《毛主席在群众中》《我的一家》《青春之歌》《苦菜花》这些惹人热爱的好书都透过玻璃好像张大着眼睛,在向行人打招呼。”
走近一看,屋子里面挤满了读书看报的人,门口还有人在排队等着借书。白天,这里是青少年和儿童活跃的场所;晚上,下班的工人也来了,小小的屋子热闹非凡……这便是梅芳里社区里弄图书馆的日常景象。
但也要看到,里弄图书馆在较快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经费、管理以及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部分图书馆的发展一度遇到了瓶颈。为此,杨浦区定海路和宁国路里弄图书馆尝试依靠放幻灯、卖棒冰来补充经费不足。
也有一些里弄图书馆“剑走偏锋”,如原南市区的部分图书馆将阅览费由“每月一角”提高到“每月一角五分”,连环画阅览费则由“一分三本”改为“一分两本”,导致读者有所减少。
此外,图书管理员中“年老体弱,多病残疾”占相当大一部分人。普陀区某街道管理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最大的71岁。1961年,市文化局针对里弄图书馆“量多质低”以及物力不足、管理人员不专业等问题进行整改,决定裁撤部分图书馆。
资料显示,到1961年初,上海市5个区共裁撤了415个民办图书馆;1961年7月以后,又裁撤了62个;1962年出台的《上海市街道里弄图书馆工作条例》,针对图书馆存在的资金、人员、选址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部分有条件的里弄图书馆在整顿后得以巩固”。
广泛开展公共阅读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经过整顿,里弄图书馆明确了“作为在党的领导下紧密依靠群众自办的集体文化事业,是为所在里弄地区普及大众文化的基层图书馆”定位。同时,积极推进图书馆建设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组建“劳动人民自己的图书馆”,在丰富上海市民文化生活和公共阅读空间塑造上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
本着“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志向,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64年,上海里弄图书馆建立了44个学习小组,还与309个学习小组建立经常联系。在黄浦区龙门路街道,图书馆帮助重庆新村里弄组织学习小组,参与学习的大部分为家庭妇女,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有一定的学习困难。当开始学习《纪念白求恩》时,图书馆人员先向学校教师请教,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和历史背景,再参加小组辅导讲解。
59岁的居委会调解主任张兰仙,有一段时期因为居民纠纷多又不容易解决,不想当里弄干部了。在学习《纪念白求恩》后,她在小组会上说:“白求恩大夫是个外国人,为了帮助中国革命,不远千里而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想想自己在工作上遇到了一点点困难,就推脱年纪大了,不愿意再做干部,这种想法和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比一比实在太不应该。今后一定要把里弄工作搞下去,而且还要搞好。”
本着“党做什么,图书馆就宣传什么”要求,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与地区的重点任务——
里弄图书馆请公社负责同志作报告,介绍农村的新形势、公社的新情况。居民们听了非常感动,不少人纷纷报名要求去农村参加建设。原南市区半淞园地区在听报告会之前,只有28人报名;听了有关报告后,报名人数增加到293人。
半淞园里弄图书馆在上海青年报名参加新疆建设时,还开展了《好儿女志在四方》《新疆在前进》《上海青年在新疆》等图书推荐、黑板报专刊及资料剪贴等宣传活动,介绍报纸上发表的有关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及半淞园地区青年张金荣、张金华在新疆成长的报道。
本着“千方百计为群众服务”宗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的新道德、新风尚、新习惯、新技术,助力移风易俗——
很多里弄图书馆深入小厂小店,设立图书流动站。比如,长宁区春光坊图书馆就经常为所在区域的21个工厂服务。这些工厂里的青年工人,过去下班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不是打扑克,就是荡马路,“现在其中的很多人成了图书馆的忠实读者,把图书馆作为业余文化休息场所”,并且在生产上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图书馆查找参考资料。
拉丝厂工人唐国忠从里弄图书馆借到一本《拉丝技术手册》,认真消化相关知识后,有效改进了自己工作中的操作方法。
杨浦区龙江路街道里弄图书馆还进一步送书上门,主动引导大家端正态度、提高觉悟。附近的菜场有一名青年营业员,因为不安心工作,常常同顾客发生争吵。里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特意挑选了《服务性行业是低人一等吗?》《理想、劳动、幸福》等书送到菜场团支部,并建议组织集体学习。经过学习与交流,相关青年营业员思想认识有所提高,工作安心了,服务态度也变好了。
在虹口区河南北路,有一对老夫妻过去逢年过节就烧香拜佛。他们参加里弄图书馆举办的读书会后,不仅报名加入歌咏队,还把家里供奉了几十年的“泥菩萨”撤掉了。
本着“普及革命文化知识”目的,为党的基层宣传工作培养和锻炼人才——
1963年下半年开始,里弄图书馆积极讲解革命故事,逐渐培养出3000多名故事员。
在普陀区林家港街道,每个里弄居委都有自己的故事员。那里的船民较多,每天清晨会聚在茶馆里听流散艺人说旧书。图书馆便组织故事员清晨时分去茶馆讲红色故事,受到了船民的欢迎,占领了思想阵地。
南京西路街道里弄图书馆一年来共培养49名故事员、6个幻灯放映员。在20多天里,举办故事会61场,放映幻灯片42场。
本着“丰富青少年、儿童校外生活”目标,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里弄图书馆每天吸引成群的少年儿童看书,成为校外学习、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
静安区金庙地区南曹家宅民办图书馆注重对顽皮儿童的教育,并根据儿童爱看惊险战斗小说的特点,推荐阅读有关革命斗争的书籍,还组织小朋友们听革命故事。为了进一步了解相关儿童的思想、学习及生活情况,里弄图书馆还深入家庭进行访问。《解放日报》在1961年10月31日报道,在各方面的初步配合与协调下,6个顽皮儿童有5个转变明显。
长宁区春光坊图书馆还特意买来20本《雷锋日记》、30本《红岩》等供青少年借阅,并举办《红岩》《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故事会,放映《董存瑞》《毛主席的好战士》等幻灯片。
到1965年,上海全市街道里弄图书馆共有藏书104万册,每天到馆的读者约10万余人。作为文化战线上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里弄图书馆积极推动上海市民广泛开展公共阅读,提升了文化素养,激发了文明自觉,体现了里弄人的务实品格与传统。
此外,里弄图书馆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产物,依托《解放日报》协调订报,向新华书店采购书籍,因陋就简解决馆址,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解决购书资金等,生动体现了党和政府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作者丨刘丽娜 丁晓强(作者分别为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紫江学者特聘教授)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