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拟于今年9月面向全校留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中国故事》集体备课会在中山北路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陈灵犀,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咏梅,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助理章璐,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务徐艾妮以及各课程主讲老师等参加会议。会议由顾红亮主持。
《中国故事》集体备课会召开
会上,顾红亮对《中国故事》的前期准备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课程的开设及时且必要,既符合教育部的要求,也是对上海市教委目前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打造的“中国系列”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同时符合学校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发展的特色定位,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的积极尝试。
龚咏梅对课程学分、课时、教学内容等情况作整体介绍。她指出,《中国故事》课程的开设经过了长期酝酿,旨在为我校留学生提供了解现代中国的“窗口”。她表示,从目前的选课情况来看,选课学生国别多元,其中“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占95%,建议承担教学任务的各位主讲教师结合选课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做好充分备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咏梅介绍课程情况
章璐结合自身从事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从留学生需求、留学生现状、上课形式、考核模式等方面对课程建设和教学开展提出建议。徐艾妮介绍了选课学生的中文水平等情况,表示将积极跟进留学生语言水平测试。谭红岩建议新开课程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做好出勤、考核等教学管理工作,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做好不同专题内容间的有机衔接和合理转接。陈灵犀认为《中国故事》的课程内容设计新颖、贴近实际,能够切实满足留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的需求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读懂中国,希望尽快能够为国际研究生开设。与会授课教师还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授课形式、考核办法与评定结构比例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助理章璐针对留学生情况提出建议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务徐艾妮介绍选课学生的情况
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对学校规定作出说明
陈灵犀提出为国际研究生开设《中国故事》的建议
课程发起人童世骏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中国故事》的开设,不仅是对目前留学生课程体系中“中国概论”版块课程建设的丰富和创新,也彰显了学校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是对学校“国际+”行动计划的落实。童世骏希望通过为留学生既客观又生动地讲述好“中国故事”,为整个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新的启发。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作总结讲话
《中国故事》是学校继《中国智慧》《中国新时代》《时代新声》后开设的又一门“中国系列”课程,是为全校留学生量身打造的通识选修课,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面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有益尝试。课程建设和教学开展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负责,旨在通过“讲故事”的新颖教学内容和形式,面向留学生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帮助其更好地了解、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培育和提升留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中国观,在留学生中培养未来中外和平交流的使者。课程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共同授课,内容涉及当代中国的文化、经济、社会、生态、教育、扶贫、健康、体育、法治、外交等多个领域,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在社区、农村、博物馆等现实场景中开展“体验式”现场实地教学,帮助留学生近距离感知和体验中国社会。据悉,课程将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设,在选课中受到留学生“热捧”。
图文|汤瑭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吴诗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