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同时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在系统阐述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细化了目标、分解了任务、排列了步骤、提出了措施。也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国教育的这两个最新的纲领性文件,一方面用“指标”来展开“目标”,另一方面用“目标”来统率“指标”,很好地体现了“目标”和“指标”之间的辩证法。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工程,其合理性的首要前提,是它具有非常明确而系统的价值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八大基本理念,分别涉及教育活动功能(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教育服务供给(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教育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以及教育事业决策(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对教育现代化目标做了科学而融贯的阐述。
但普遍的、抽象的价值目标,必须转化为可操作、可验证的实证指标。这种转化本身就是作为“社会现代化”之核心的“行动合理化”的要求。对于教育现代化来说,没有从价值目标向实证指标的转化,就无法从理论转到实践,无法把理想变成现实。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为例,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确保不同人群的受教育机会均等化,要针对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困难群体采取重点帮扶措施,要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和管理团队等方面推进普遍达标,等等。所有这些措施都可以具体化解为一些具体指标;只有细化为这些具体指标,中国教育现代化才可得到真正推进。
在实际工作中,指标与目标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实际意义,不可低估。对于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来说,指标作为目标的外在显示度,其相关表现的变化往往会很快引起教育环境和办学条件方面的相关变化,而这种变化会反过来对教育事业和办学工作造成实质性影响。一些地区和学校之所以重视经费、人才、奖励、升学率等指标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地区教育状况和学校办学水平,领导、专家、家长和公众们往往只看当下的指标表现状况,而忽视长远的目标实现程度,只根据指标表现状况来进行教育评价和教育决策,而这种评价和决策往往会给相关地区和学校带来经费投入、师资和生源的流向等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变化的。
总体上说,没有指标的目标是空洞的,没有目标的指标是盲目的。无论在宏观的社会工程的层面上,还是在微观的组织管理的层面上,都要防止因为指标和目标之间关系的多样性、间接性和变动性,而导致目标的空洞化和指标的盲目化这两种倾向。
指标与目标之间关系的多样性。在一定范围(尤其是全国范围)设定的价值目标,在不同地区、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上、不同发展环境中,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实证指标来加以实现。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价值目标为例,它在沿海和内地,在城市和农村,在老少边穷岛和其他地区,显然是必须体现为不同的实证指标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推进教育现代化,既要避免因为强调教育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而在不同地区一刀切地设置和追求同样的教育发展指标,也要避免因为地区状况千差万别而忘记了,我们不仅有可能而且有义务通过各方面的精准扶贫,而确保各民族大家庭不同成员尽可能享有同样水平的各类教育。
指标与目标之间关系的间接性。在一定层面(尤其是抽象理念层面)设定的目标,要通过一系列指标来实现,而其中有的指标与目标的关系更加直接一些,有的指标则与目标的关系比较间接一些。以“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的目标为例,有关教育理念水平、教育质量标准、课程建设要求、教材选用标准等方面的措施和要求,与优质教育目标的联系比较直接,而有关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班级组织形式、教材出版单位、家校联系方式和校企合作形式等要求,与优质教育目标的联系就是比较间接的了。相对于前一类指标,后一类指标的约束性应该更弱些。因此,无论是布置任务、下达指标的一方,还是落实任务、追求指标的一方,都要避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以避免出现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甚至饮鸩止渴、南辕北辙的情况。
指标与目标之间关系的可变性。在一定时刻(尤其是发布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的时候)设定的目标,根据该时刻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所分解或“转译”的那些指标,它们之间关系的内涵,或它们之间关系的权重,是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当下中国教育所对应的经济基础、社会氛围、人口状况、产业需求、技术条件和国际环境等,显然不同于五年之前,也一定会不同于五年之后。而我们今天对教育目的、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活力等的理解,与五年前相比有很大进步,相信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事业的推进,我们的认识还会进一步提高。在坚定不移地瞄准建设教育强国目标的同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和主观认识的提高,及时调整作为教育现代化之整体目标之组成部分、表现形式、实现措施和推进阶段的种种指标,将是确保《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领行之有效、硕果累累的重要保障。
相对来说,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中已经克服了重视目标而忽视指标的倾向,而在教育现代化的中层推进和基层落实过程中,则要下更大力气克服只顾指标而忘记目标的偏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个“更加”的基本理念的同时,还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七个“坚持”的基本原则,为我们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用好指标和目标的辩证法,提供了切实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服务人民”,是根本的保障;“坚持中国特色”和“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是既避免盲目照搬西方指标,也避免违反教育发展普遍规律的向导;而“坚持优先发展”和“坚持统筹推进”,则有助于通过教育发展具体指标的合理制定和有效落实,而确保教育事业有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童世骏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吴潇岚